close

這一趟去北京,原本沒有計畫到北京故宮,

但因天氣太冷,不適合去長城,其他點似乎沒有故宮來得壯觀,所以後來還是決定到故宮參觀一下明清兩朝皇帝的住所。

故宮就在天安門的後面,我們先到了天安門。天安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(西元1417年),原來叫承天門,是皇城正門,

過了天安門就到了端門,端門在明清兩朝是用來存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。1987年世界文化遺產時列了午門以內的故宮範圍為世界文化遺產(不包括端門)。

過了端門就到午門了,午門建於明永樂18年,中門是皇帝出入專用,但是在清朝時,新科的狀元、榜眼、探話在放榜那天可以從中門進出一次。

皇帝結婚時,皇后可以乘轎從中門進入,其他文武官從左門進出,宗室王公貴族從右門進出。清朝時的午門還是皇帝每年冬至發下一年曆書的地方。

戰爭獲勝時這裡也會舉行凱旋、獻俘的儀式。

testP10302641  

買好票,進了午門,就看到宮殿群了。

testP10302651

廣場很大,人也很多,A寶跑得很開心。

testP10302711  

廣場中間的是太和殿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三殿合稱三大殿,與東邊的文華殿,西邊的武英殿合稱外朝。

前面是太和門,明初叫做奉天門,後來叫皇極門。清朝時改稱太和門。高23.8公尺。是明朝時文武百官每天清晨早朝的地方,皇帝也會在這裡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,清初把朝拜和處理政務改到乾清門。清順治帝入關後在此即皇帝位,並頒布第一道大赦令。

testP10302741

太和殿就是俗稱的金鑾殿,明初叫奉天殿,後來叫皇極殿,清朝時叫太和殿。殿高35公尺,面積2381平方公尺,是中國最大的木造結構宮殿。是舉行新皇登基、頒布重要詔書、公佈新進士名單、派大將出征及舉辦每年元旦、冬至、皇帝生日等儀式的地方。

testP10302911  

穿過太和殿後到了中和殿,明初叫華蓋殿,後來叫中極殿,清朝叫中和殿。供皇帝在參加大典前休息的地方,或近臣可以在此預演禮儀。

testP10302951  

穿過中和殿,就到了保和殿。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。清代,每年除夕、正月十五這裡是宴請外蕃王公大臣的地方。清初,後三宮修復前,順治、康熙曾在這裡居住,順治帝大婚也在這裡舉行。從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開始,殿試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。

testP10303011  

走過了保和殿,我們往左手邊走,來到了軍機處,軍機處原來是承命擬指,參與軍務的地方,後來逐漸演變為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,地位遠遠高於做為國家行政中樞的內閣。

testP10303111  

  之後我們到了為於內廷西側的養心殿,這裡是雍正之後皇帝的居所。慈禧、慈安兩太后垂廉聽政就是在養心殿東暖閣。

皇帝在養心殿處理日常政務和接見大臣。宣統三年(1911年)辛亥革命暴發,隆裕皇太后在此召開前會議,做出退位決定。

testP10303231  

養心殿之後我們往最近新開放的後宮行去,先看到的是甄嬛傳裡華妃住的翊坤宮。明清時期是妃嬪住所,原來是二進院,清晚期將後殿拆除改成穿堂殿-體和殿,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,使翊坤宮和儲秀宮相連。

testP10303341  

翊坤宮之後,我們到旁邊的儲秀宮,這是咸豐二年(1852年)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的居所,咸豐六年三月,升為懿嬪的慈禧,在后殿(麗景軒)生下同治皇帝。

testP10303431  

 儲秀宮往右手邊後面走,就可以看到麗景軒。麗景軒建於明嘉靖十四年(1535年),為儲秀宮後殿,慈禧為嬪時曾在這裡生下同治皇帝。軒內有個小戲台,慈禧閒暇時會在這裡聽小戲。

現在裡面陳列的是清末代皇帝溥儀用餐情景,他曾在這裡辦過西餐宴會,過著中西合璧的生活。裡面陳設了中式桌椅和西餐用具和玻璃吊燈。

testP10303491  

逛完麗景軒,我們轉往御花園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延暉閣,延暉閣建於明代,與堆秀山分居東西兩邊,曾為清代選秀女之地。當年慈禧就是在這裡被選中秀女,最後成為咸豐的貴妃、同治的生母、光緒的姨母,兩度垂簾聽政,掌清大權48年。

testP10303601  

過了延暉閣,再穿過一個小門,就看到堆秀山了。堆秀山於明萬曆十一年(1853年)由太湖石砌成,高約十公尺,山頂建有御景亭,是清代帝、后、妃重陽節登高的地方。山腰內有縱貫東西的磚券洞,山下洞室為磚造的穹隆式頂。山腰有銅缸儲水,水由高而下,從山前左右側獅背上承托的龍口內噴出。

testP10303641  

過了堆秀山,天也快要黑了,我們就從神武門出來了。神武門是紫禁誠的北門,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初名玄武門,後因康熙名玄瞱而避諱改為神武門。內設鐘鼓,在起更報時時與鐘鼓樓相應。但皇帝居宮中時,神武門的鐘不鳴。開有三門,帝后走中間正門,嬪妃、官吏、侍衛、太監、工匠都尤兩側的門出入。清代選秀女,將妃嬪迎入宮中均走此門。1924年,清遜帝溥儀被驅逐出宮就是從這裡出去的。門外上方匾額「故宮博物院」是歷史學家郭沫若1971年題的。

testP10303791  

 故宮實在是太大了,需要一整天來逛,這次我們只逛了它的一小部份,有名的乾清宮、坤寧宮之類的都沒有逛到,真是可惜。

據說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三大殿和乾清宮、坤寧宮、交泰殿這六個是建在北京市的中軸線上,俗稱龍脈。這次只cover到三大殿和兩個西六宮的範圍,其他的只能留待下次有緣再相會啦。

Reference:

故宮-維基百科

端門-維基百科

丽景轩_百度百科

翊坤宮-維基百科

故宮內解說牌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fisheeer 的頭像
fisheeer

魚兒雜貨堆

fishe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